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婚姻家庭面临诸多挑战。邹平市妇联“为爱护航遇见幸福”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的103名“幸福护航”婚调中心志愿者,七年来默默穿行于情感裂隙之间,用专业、热爱与奉献,坚守在婚姻调解一线,修复着一段段濒临破碎的婚姻关系,成为万家灯火的“幸福守护者”。她们帮助数千家庭修补情感、重拾温暖,在护航他人幸福中实现了自我成长,也用七年如一日的付出和行动,生动诠释了“助人达己”的深层内涵。
汇聚爱心,建起一支“幸福护航”婚调志愿队伍
随着冲动性离婚现象的增多,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需要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。2018年11月,邹平市妇联联合邹平市民政局成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,分4次招募了103名具有法律素养、热心公益事业、善于沟通调解的志愿者,涵盖妇联干部、女企业家、心理咨询师、律师、退休女干部、家庭教育指导师、社工等多类群体,组建“幸福护航”婚调志愿队伍、建立微信群,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前置,为陷入婚姻困境的家庭提供公益调解服务。
“当时看到不少夫妻因一时冲动或沟通不畅就要离婚,特别可惜。”从教近40年、深耕家庭教育多年的赵淑华是首批加入“幸福护航”队伍的志愿者。凭借多年的工作和实战经验,她深知,许多婚姻危机完全可以通过及时干预得以化解。
这支志愿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流程。每个工作日安排4名志愿者值班,由专业能力强、工作经验丰富的志愿者担任组长、副组长,确保辅导工作专业规范。每天按时到岗,辅导工作结束后,当值志愿者在“幸福护航”微信群发布《辅导日志》,详细记录当事人情况,调解方式方法、成效,志愿者辅导感悟等。七年来,该微信群已累计发布辅导日志1600余篇红腾网配资,逾120万字。
“每天的日志我都逐字逐句地看,不仅了解当天的辅导情况,更从日志中学方法、学经验、学感悟。”已有5年婚辅经验的志愿者陈晓玲坦言,“每天看日志”已经成了一种习惯。这些内容不同、感悟不同的日志,已然成了志愿者们共享的一份“幸福宝典”。
七年坚守,志愿者成为光照亮远方
每月值班日,志愿者司桂华都会准时来到婚辅中心。这位有着十余年经验的心理咨询师,已在此志愿服务了7年。“每段关系都值得被善待。”她边整理着当天的辅导记录表边说,“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夫妻找回最初的善意。”
七年来,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志愿者们的日常。她们协调好各自时间,甚至放弃休息时间,用心用情用爱投入这项“费心劳神,却充满成就感的‘额外’事业”。
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摸索完善,独创并形成了“上下结合”“正反结合”“中西结合”的实用型“幸福工作法”。“上下结合”将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前移,在镇、村两级妇联建立“婚姻家庭辅导站点”,志愿者们定期开展婚前辅导,引导广大妇女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;工作中创新服务模式,“线上”利用邹平妇联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开设“为爱护航遇见幸福”专栏,对调解日志进行展播,“家家共成长户户育新人”线上公开课专栏则传播科学婚姻、教子观念;“线下”利用“妇女之家”“帼姐学堂”等阵地红腾网配资,常态化开展婚姻关系辅导、家庭教育宣传等。“正反结合”利用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,帮助当事人在“正反”事实中正确理性面对婚姻家庭关系,潜移默化渗透文明新家风。“中西结合”采取“望闻问切疏”五步法,因人而异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,劝和“冲动夫妻”。
“许多夫妻冲突表面是金钱、家务等具体问题,实质是情感联结断裂。”志愿者王庆艳坦言道,她曾成功调解一对因创业失败而濒临离婚的夫妻,“帮助他们重建信任与支持,比单纯解决财务问题更重要。”她分析说,婚调中心志愿者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,更要能发现夫妻间产生问题的真正症结,并有能力有针对性地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。
为提升志愿者的辅导能力和水平,邹平市妇联利用“5·20”、七夕、宪法宣传日、反家暴宣传日等特定的时间节点,举办“为爱护航遇见幸福”会客厅暨邹平市婚姻家庭幸福云课堂等系列活动;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志愿者赴烟台市、莱州市等地实地学习;累计开展志愿者培训班、分享会等80余次,参与志愿者超5000人次。
专业与热爱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。教师志愿者李文化每次调解前都会精心备课;刚加入志愿队伍1年时间的孙慧清,为帮助一对异地夫妻,连续一个多月利用晚上时间帮当事人沟通调解;志愿者赵淑华为受家暴影响的妇女提供长期心理支持,不仅给予她们生活上的指导,还给予她们工作上的帮助,现在跟踪服务的当事人就有四五十对。
“这群志愿者是带光而来的人。”李萍是一名每天驻守婚辅中心的志愿者,说起志愿者们日复一日的工作,她既感慨又佩服:“志愿者需同时具备专业素养、人生智慧和极大的耐心,她们眼中有光、心中有爱,才能持续传递正能量。”
助人达己,在感知幸福中守望和谐
七年护航,成果丰硕。截至目前,志愿者共为9000余对申请离婚的当事人提供辅导,辅导率达97%。其中,5945对当事人经调解辅导取消离婚,重归于好;6000多名孩子重新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健康成长、快乐学习。服务已形成了婚前辅导、婚姻家庭矛盾调解、离婚调处、离婚当事人跟踪服务的全流程关爱闭环。
数字背后,是无数重获新生的家庭。曾因婆媳关系濒临破裂的刘女士夫妇,在志愿者帮助下学会设立家庭边界,如今二胎出生,全家其乐融融;因沉迷游戏忽视家庭的马先生,通过调解重新认识到婚姻责任,与妻子重修旧好……
对志愿者自身而言,七年的付出更是意义非凡。“每次看到夫妻重归于好,走出婚调中心,都感到无比欣慰。”家庭教育指导师梁英秀说,“这份工作更坚定了自己开展家庭教育的决心。”年轻志愿者李翠翠也深有感触:“参与调解后,深化了我对婚姻家庭的理解,现在我会时常进行内省,对我经营亲密关系帮助极大。”心理咨询师韩娜认为,这份婚调工作让志愿者们实现了“双向成效”,做到了助人达己。
如今,这支志愿者队伍已成为邹平家庭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。“七年的坚守,不仅是为了守护一个个小家的圆满,更是为了在社会文明的土壤中播撒和谐、理性的种子。”邹平市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黄蕊表示,“站在新起点,我们将继续深耕不辍,让‘幸福护航’成为更加闪亮的文明名片。”
记者 左明玉 通讯员 张丛丛 报道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